[作者:admin | 时间:2/13/2019 4:42:51 PM | 点击率:6505]
近年来,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能力建设工作,将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提升人力资本质量、改善人力资本结构、扩大和稳定就业、增加职工收入的重要手段,着力发挥技能人才在助推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支撑作用,从职业需求、培训定位、责任落实、教育培养、基地建设、氛围营造等多个角度,不断健全以政府为主导、行业企业为主体,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格局,基本实现职业培训的全员化、终身制。2018年,全市有15.2万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其中高技能人才比例达到了33%。
购买培训成果,强化需求导向。为充分发挥技能人才在推进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技术进步中的支撑作用,天津市采取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机制,以“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为契机,按照市场需求引导与政府补贴激励相结合的方式,鼓励企业职工、院校学生、农村劳动力等各类人员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每年开展职业市场需求程度调查,编制并发布《职业市场需求程度及培训成本目录》,按照非常紧缺、紧缺、一般紧缺三级紧缺程度,由政府财政资金分别给予培训成本100%、90%和80%的培训补贴。引导根据市场需求开展紧缺职业的技能培训,不断提升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培养了一大批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搭建培训体系,强化梯次培养。搭建企业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梯式培养体系,实现训用一致、供需匹配,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面向高技能领军人才,实施“海河工匠”涵养计划。集聚培养一批高品质工匠,每年遴选100名高技能人才,涵养期1年,按照每人3万元标准给予培训补贴,对其中选拔赴境外研修的个人,再给予最高10万元资助。面向拔尖技能人才和技术骨干,开展师带徒特色培训。依托大师工作室,发挥技能大师、名师技能攻关、工艺革新、技艺传承作用,师徒结对实行“一人一策”培养,带动技能人才队伍梯次发展。给予大师4000至6000元带徒补贴。面向急需紧缺技能人才,实施项目定制培训。重点对符合天津市新业态、新技术、新工艺发展需要,且国家职业标准、技能等级标准等未涵盖的培训项目进行培训,提升技能培训的精准性和实效性。每年支持一批企业定制项目培训,给予每个项目最高50万元经费资助。面向新入职人员和职工,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在全市企业中全面推行“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合作,充分利用企业和职业院校资源,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壮大企业技能人才后备队伍。按每人每年最高7000元标准给予企业补贴。
加强平台建设,强化公共服务。搭建以市级公共实训中心为引领,形成以市区公共实训基地为主体,社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为补充的,符合区域和产业特点的公共实训体系。一是建设市级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围绕“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定位要求,按照“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理念进行建设,建有现代制造、现代控制、现代物流、电子制造和信息技术五大实训领域,能同时容纳近千人实训。二是利用企业资源开展技能培训。面向主导产业的重点企业,遴选一批设施设备先进、技术水平领先、行业影响力大的企业培训中心,开展企业职工内训。同时,认定一批企业公共实训基地,鼓励其面向社会培训。通过上浮培训补贴等政策,调动企业培训的积极性。三是搭建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在具备条件的技工院校和实训基地,建立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依托企业和职业院校,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更为完善。
抓好技工教育,强化素质就业。天津市始终将技工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推进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双轮”驱动。将技工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紧密结合经济社会特别是企业用工需求,优化专业设置,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突出职业技能训练,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为产业发展输送了大批高技能、高素质新生力量。
开展激励表彰,强化氛围营造。健全和完善奖励激励机制,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引进支持力度。每年评选10名“海河工匠”,每人给予20万元奖励资助。每年选拔50名优秀首席技师,连续3年每月给予1000元奖励资助。对获得、引进世界技能大赛获奖者、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等称号的高技能人才,给予最高50万元经费资助。对承办国家级和本市竞赛的单位,每个职业最高给予50万元办赛资助。政策向技能人才聚焦,在全市形成崇尚技能、崇尚“工匠”、崇尚创造的鲜明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