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州:建立远程培训中心 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提速
[作者:admin | 时间:7/11/2011 3:37:50 PM | 点击率:4155]
自昌吉州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为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后,全州农业信息化建设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各县市以此为契机,按照试点工作的意见和要求,积极拓展“四电合一”的路子,即通过开展电脑、电视、电话、电台信息服务,使信息“高速公路”向农村、农户延伸,推动全州农业向更高更快的方向发展,农业部门的专家形象地将农业信息化给农村经济带来的新变化称为“拇指经济”。
解决“信息入村短路”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信息需求量明显加大。但由于缺乏综合服务平台,农业服务信息往往不能直达农村,就像入村道路短了一样。消除这种现象,需要政府出面建立起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将这条“入村短路”修好。州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解决“信息入村短路”问题的重要性,不断健全以电脑、电视、电话、电台为主要内容的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着力建立四种主要信息服务方式相互配合、相互支撑、相互补充的农业信息综合服务系统。
目前,电信光缆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州所有行政村均实现电台、电视、电话“村村通”,所有乡镇全部实现宽带接入,行政村宽带覆盖率达到90%,农村互联网用户1.6万户,占全州总用户的21%,农村移动用户总数22万,普及率达到1/3。移动基站总数为420个,其中郊区、农村基站数占70%,农村信号覆盖率达到97.2%。但这些信息工具由于缺乏平台,有效利用率不高,因此,昌吉州在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上,按照“州有中心、市(县)有平台、镇(乡)有服务站、村(片区)有接收终端”的建设原则,在州、县、乡三级政府建成开通门户网站,州、市(县)两级政府均建有农业信息网,其中30多个行政村还依托电信“信息田园”平台建有网页,并借助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成了覆盖全州所有乡镇和行政村的643个终端接收站点,破解“信息入村短路”的难题。
夯实信息队伍建设基础
强化组织体系、加大信息员队伍建设是将农业信息不断拓展和延伸的基础之一。昌吉州以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的信息服务人员和农业生产经营大户、农村经纪人的培训为重点,加强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通过培训达到会操作、会收集、会分析、会传播信息的“四会”要求,全州实现平均每个行政村都有1-3名合格农村信息员,部分乡镇达到10名。目前,全州共有各级专兼职农业信息工作者200余人,农村信息员775名,从事农村信息服务人员近千名,初步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贯通、初具规模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按照“以点带面”的要求,发挥市(县)、镇(乡)农技推广站、农经站和农广校学员的作用,联合其他涉农部门,依靠村干部、农村经纪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经营大户,加大对广大农民培训力度,形成“进村入户”的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组织网络,彻底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将信息及时传播到农民手里。玛纳斯县各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示范工 作运作规范、制度健全,农民接受程度高,应用效果显著;昌吉市大部分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示范站建在劳动力市场、客运站等人流集中的地方,信息辐射面广,受益群众多。同时,以建立规范可行的培训制度、编写通俗易懂的培训教材为抓手,通过农业信息网在线培训、建立远程培训中心等形式,切实提高全州农民利用信息的能力。
搭建信息惠农“崭新平台”
信息平台的建立只等于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要看农业信息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因此,昌吉州始终把发挥信息传播作用、强化信息服务效果放在首位,确保用信息化来带动农业现代化。
不断加大网络宣传力度,将全州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特色农业产业信息搜集、整理后进行发布,提供全程信息服务。呼图壁县立足实际开通了“乡情网”以及乡镇IPTV业务,形成 “一乡一站、一村一页”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的传播途径,在电视台开办了农业信息综合节目,在广播电台开办了“在希望的田野上”系列节目,以政策宣传、农事参谋、致富经验、专家技术讲座为主要节目内容,帮助农民及时解决生产、致富、务工、生活、政策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这些节目声图并茂,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在农业信息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全州228个专业协会、168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设立信息服务点,58家单位注册使用了农业部供求联播“一站通”系统。加大与通信系统合作力度,借助昌吉移动在全州铺设的1002部农信机,发送农业信息达1395万条;依托新疆电信自助开发建设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信息田园”。继续发挥好农业专家服务热线“2222228或12316”的作用,接受农民咨询30000多人次,全州“百个村庄建站、千名村官在线、万名农民上网”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信息传播途径的畅通,为广大群众搭建了信息利农助农、惠农增收的“平台”。昌吉市榆树沟镇、滨湖乡在大田灌溉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节水灌溉、提高单产、自动化控制方面发挥了较好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玛纳斯县兰州湾镇农民利用互联网在提升品牌及拓展市场上取得了明显成效,花卉协会会员所培育的月季苗繁育成活率由以前的70%提高到85%以上,棚年均增收1000多元,并通过网上信息发布,每株苗木价格提高了0.15元,仅此一项一年为花农增收45万元,户均增收1万余元;奇台县三个庄子乡马莲滩村建成村级网站,使广大种养户从中受益,村民闫军在网上了解到大麦价格不断攀升的信息后,积极与内地客商联系收购并外调大麦1300吨,净赚5万元。
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极大地激发了全州广大农村和农业龙头企业运用信息技术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大型畜牧龙头企业泰昆集团,利用信息网络搭建了集团内部交流平台,实现了企业与经销商、养殖大户之间的互动,新发展经销商、养殖户达3万余户;玛纳斯县兰州湾镇农民尝试优良品种积极性高涨, 2.1万亩作物采用了高压节水滴灌技术进行种植,7万亩棉花中选用享受良种补贴的新陆早26号、31号、36号等早熟品种占总种植面积的95%以上。现在,全州大部分农民只要动动手指,就能顺利地找到相关实用信息,他们形象地说,农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实现了“拇指一动,生意搞定”。
截至目前,全州农业经济占到国民经济的比重达28.8%,打造粮食、棉花、加工番茄、乳业、畜产品、制种、蔬菜等12个优势产业带和183家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6家、自治区级29家),订单面积占总播面积的82%,培育了万元乡镇2个,万元村32个。2008年全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595元(其中位居首位的玛纳斯县达到8277元),连续多年高居新疆各地州及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首,2009年预计突破7000元。